中文名:伦敦爱乐乐团
昵称:LPO
国籍:英国
活跃年代:1932年至今
创立者:Sir Thomas Beecham
网站:www.lpo.co.uk
职业:爱乐乐团
音乐类型:古典音乐,原声音乐
经纪公司:EMI MUSIC,Cala Records
简介:伦敦爱乐乐团(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)是英国最大的管弦乐团,设在伦敦皇家节日音乐厅。它也是戈林德伯恩歌剧节的常驻乐团。它也常在布莱顿圆顶和伊斯特本的国会剧院演出。
从艺历程:伦敦爱乐于1932年由汤玛斯•比彻姆创立,同年10月7日在女王大厅举办首场音乐会。那时的副指挥是马尔科姆•萨金特。该乐团早期由保罗•比尔德和戴维•麦卡勒姆领导,主要的演奏者包括安东尼•皮尼、雷金纳德•凯尔、莱昂•古森斯、格威迪恩•布鲁克、杰弗里•吉尔伯特、伯纳德•沃尔顿和詹姆斯•布拉德肖等。伦敦爱乐于1932年由汤玛斯•比彻姆创立,同年10月7日在女王大厅举办首场音乐会。那时的副指挥是马尔科姆•萨金特。该乐团早期由保罗•比尔德和戴维•麦卡勒姆领导,主要的演奏者包括安东尼•皮尼、雷金纳德•凯尔、莱昂•古森斯、格威迪恩•布鲁克、杰弗里•吉尔伯特、伯纳德•沃尔顿和詹姆斯•布拉德肖等。
1932年11月的演奏会上,16岁的耶胡迪•梅纽因演出了一首小提琴协奏曲,巴赫和莫扎特的协奏曲则由比彻姆指挥,爱德华•埃尔加则指挥了他自己创作的《小提琴协奏曲》。1930年代伦敦爱乐担任皇家歌剧院的国际音乐季演出工作,比彻姆任艺术总监。
比彻姆为哥伦比亚唱片提供了一系列78-rpm录音。其中1939年演出的勃拉姆斯第二交响曲广受评论界好评。
1939年乐团赞助者撤掉资金支持,乐团开始自理。二战期间它旅行全国,将管弦乐带到它之前不曾达到过的地方。1941年5月女王大厅遭到空袭,许多演奏者的乐器都遗失了,公众捐献了乐器使得乐团得以继续维持。比彻姆缺席期间,指挥一职一般由理查德•陶伯担任。
二战之后比彻姆回到乐团8个月,后来另创了一个新乐团皇家爱乐乐团。这时期的客座指挥有维克多•德•萨巴塔、布鲁诺•瓦尔特、谢尔盖•切利比达奇、威廉•富特文格勒等。1949年到1950年,伦敦爱乐共举办248场音乐会。
在经历了一段没有首席指挥的日子后,该乐团雇佣了荷兰指挥家爱德华•凡•贝纳姆。那时外国人只允许在英国工作六个月。贝纳姆不在时,一众客座指挥指导伦敦爱乐,其中包括让•马蒂农。贝纳姆因健康原因被迫于1950年退休。之后,乐团经理托马斯•罗素邀请阿德里安•博尔特任首席指挥。
1949年至52年,乐团经历了一次危机,罗素因其共产主义信仰而遭受打压。伦敦郡议会撕毁了伦敦爱乐作为皇家节日音乐厅常驻乐团的协议。最后乐团投票解雇了罗素。博尔特1956年带团访问苏联。
随后他不再担任首席指挥,但依然与团里合作,1965年还成为主席。
1962年乐团访问印度与澳大利亚。1967年伯纳德•海廷克担任首席指挥,他连续12年任职于该乐团。这时期,丹尼•凯、艾灵顿公爵、约翰•丹克沃思、杰克•本尼、维克托•伯厄、托尼•本内特都曾做客该乐团。
70年代伦敦爱乐曾到美国、中国、西欧、俄国演出。埃里希•莱因斯多夫、欧根•约胡姆、卡尔罗•马里亚•朱里尼、乔治•索尔蒂都曾任客座指挥,索尔蒂1979年成为乐团首席指挥。
1983至1987年克劳斯•滕施泰特任首席指挥。滕施泰特因病离职后乐团有3年没有首席指挥,直到1990年弗朗兹•威尔瑟-莫斯特上任。莫斯特上任后遭到许多严厉的批评。莫斯特1996年离职,其后首席指挥位置空缺4年。2000至2007年,库尔特•马苏尔担任首席指挥。
主要作品:The London Violin Sound 1995年01月
Us and Them: Symphonic Pink Floyd 1995年10月
Famous Composers: Leroy Anderson/Victor Herbert 1996年01月
Famous Composers: George Gershwin/Lerner & Loewe 1996年01月
The London Double Bass Sound 1999年12月
Plays Neil Diamond 2000年07月
Mozart - Requiem 2002年08月
The London Cello Sound 2006年10月
The London Viola Sound 2006年11月
The Andrew Lloyd-Webber Songbook 2008年01月
Beethoven: Missa Solemnis 2012年03月
历史:1932年由托马斯·比彻姆Thomas Beecham爵士创立
1932年10月在伦敦女王大厅进行乐团第一次演出
1939年赞助商撤资,乐团由团员自己运营
1947年成立伦敦爱乐合唱团
2008年1月,伦敦爱乐乐团曾在81岁高龄的指挥大师库特·马祖尔的带领下登陆北京,成为国家大剧院开幕之初迎来的首支西方王牌乐团
历任首席指挥:1932-1939 Sir Thomas Beecham
1947-1950 Eduard van Beinum
1950-1957 Sir Adrian Boult
1958-1960 William Steinberg
1962-1966 Sir John Pritchard
1967-1979 Bernard Haitink
1979-1983 Sir Georg Solti
1983-1987 Klaus Tennstedt
1990-1996 Franz Welser-Most
2000-2007 Kurt Masur
2007至今 Vladimir Jurowski
来华演出:时间 地点 指挥
1973年初 天桥剧场 约翰·普里查德爵士
2008年01月05-06日 国家大剧院 库特·马祖尔
2009年12月31日 国家大剧院 克里斯托夫·艾森巴赫
2010年1月2、3日 上海东方艺术中心 克里斯托夫.艾森巴赫
2011年12月30-31日 广州大剧院 杨·帕斯卡尔·托特里耶
2012年01月02日 武汉琴台音乐厅 杨·帕斯卡尔·托特里耶
2012年01月05-06日 国家大剧院 杨·帕斯卡尔·托特里耶
2014年12月29-30日 广州大剧院 瓦希里·辛奈斯基